阅读历史 |

第324章 潼关对垒,大战在即(2 / 3)

加入书签

战场上,人数并不能代表一切,有时候兵马太多,反而会让自己陷入不利之地。

经过上次与众人商量,大夏这边的计划无疑是已经确定下来,那就是示敌以弱。

只要能够让城中守军主动出击,不管他们有多少兵马,到时候,胜利依旧在大夏掌控之中。

就这样,樊虎策马来到潼关之外。

他看向潼关城楼之上,大声喊道:

“邱瑞,本王知道,如今朝廷的援军已经到达,但是就凭你们这些人,不可能给杨广这昏君逆天改命。

倒不如早早投降,或许有一线生机,到时候,尔等仍旧享有高官厚禄,本王不会亏待你们的。”

虽然樊虎很清楚,这样劝降根本没有成功的可能,但他依旧选择这样做。

他要做的,就是激怒城中的守军,让他们想要出战,那就足够了。

果然,当守军听得樊虎之言,显得格外愤怒,他们对朝廷忠心耿耿,怎么可能因为樊虎三言两语,就选择投降呢?

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

邱瑞眉头一皱,但是他并没有着急回应,而是看向左右,说道:

“反贼如此,就是想让我军着急出战,没必要理会。若是当真杀出关外,那才是中了敌人的奸计。”

有邱瑞之言,众将士也只能将火气憋在心中。但这种情绪会不断叠加,总有一天,会彻底爆发开来。

见城中守军毫无反应,樊虎依旧稳如泰山,毫不着急。他策马向后方退去,紧接着下达命令,继续强攻潼关。

各式各样的攻城器械,如汹涌的潮水般,向城墙发起了猛烈的攻势。

而潼关内的守军也毫不示弱,他们箭矢犹如狂风暴雨,密密麻麻地射向城外。

双方你来我往,针锋相对,谁也不肯退让半步。

然而,总体而言,双方都表现得相当克制,毕竟最终的决战尚未打响,他们这样打,难分胜负。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

在将近半个月的时间里,双方依旧僵持不下,并没有倾尽全力,甚至不惜一切代价地拼杀。

按照邱瑞和众将商议后的决策,继续拖延一段时间,无疑是最明智的选择。

但有些事情,往往身不由己,他们也无法自行决断。因为从大兴城送来的一封圣旨,宛如一座大山横在了他们面前。

邱瑞和李渊皆在此处,二人看着眼前的圣旨,脸上露出万般无奈之色。

毫无疑问,这是杨广派人送来的圣旨,命他们速战速决,尽快剿灭反贼。

此时的杨广,已经迫不及待,仿佛胜利就在眼前。

或许不久之后,他就能将反贼一举歼灭。到那时,大隋将重焕往日的辉煌,他也必将成为名垂青史的千古一帝。

正是怀着这样的期待,杨广下达了命令,让邱瑞和李渊果断出兵,不得再有丝毫拖延。

除此之外,还有城中守军,因为这半个月来,樊虎接连挑衅,使得守军也是愤恨不已,他们早就想要和大夏决一死战了。

之前因为邱瑞的命令,他们也不好说什么,但现在既然有杨广的旨意,他们便是蠢蠢欲动,他们希望能够出战敌军。

他们一定要让反贼知道自己的厉害。

毕竟在援军赶到之后,如今城中大军数十万,还有李元霸这样的猛将,根本无惧关外的反贼。

想到这里,邱瑞沉默了一下,他看了李渊一眼,缓缓说道:

“看来此战,已经无法再拖下去了,既然陛下已经下达圣旨,那么此战应当是势在必行。李帅你觉得,接下来应该如何是好?”

面对邱瑞的甩锅,李渊顿时有些无语,不过他的想法,和邱瑞其实是一样的。

在这般境况下,他们又何来选择的余地呢?杨广的旨意岂有不从之理,他们总不能视若无睹吧。

如此一来,即便他们最终得以取胜,恐怕也是得不偿失。

因为杨广的脾性,那可是人尽皆知的。

一旦惹得杨广心怀怨恨,他们必将难逃厄运。

不多时,李渊一脸严肃地说道:

“事已至此,我军唯有主动出击了。这半月以来,宇文成都已然恢复如初,以我军的实力,未必会惧怕城外的叛贼。

不过,我认为还是应当谨慎行事。

到时候,可先派遣部分兵力前去试探敌军,无需贸然发动全面决战,若形势不利,便立刻撤军。

若是我军占据上风,再调兵遣将,一举将其击溃。”

邱瑞点头表示赞同,他觉得李渊所言甚是,此时派兵出城试探,并未违背杨广的命令,具体战况,还需视实际情况而定。

想通此节之后,余下之事便好办了。

邱瑞和李渊随即召集关内诸将,他们要将这个决定公之于众,如此既能鼓舞士气,又能稳定军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