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四十七章 顺化条约(2 / 2)

加入书签

天才的叔父写信时,他建议让越南人交出两万名奴隶两万这个数字对欧洲诸国算是十分震撼了,但是对于越南这个拥有数百万奴隶的国家却是九牛一毛。

所以,绍治帝最终赌赢了,那位身着华丽的藏青色礼服的奥地利将军放下了枪,从怀里掏出一份修改后的更加宽松的条约。

而且这位越南君主心中也未必没有被借刀杀人的心思驱使,毕竟两万奴隶对某些可能会危及他统治的家族来说,可就不是不痛不痒这么简单了。

在办完相关的手续之后弗里德里希便率领奥军离开了顺化,因为他不确定对方是否会回援这里。

如果越南人的十万大军真的不顾一切地想要留住他,这位帝国海军的将星恐怕会陨落于此。

其实弗里德里希多虑了。

此时在另一端,九龙江平原上出师不利的越南军队,被早有准备的真腊人半渡而击后损失了数千兵力,逼得主帅历山只能选择隔河对峙。

然而河岸另一边,作为真腊军主帅的安布罗休斯却一点都高兴不起来。他手中的真腊军队主力装备的依然是大刀和长矛还有弓箭等本应在博物馆里展览的古董。

而手下的那些炮兵和铳手的准星完全靠信仰和运气。二十门大炮加上五千支枪,如果换成是奥地利和其它欧陆大国的部队,恐怕早就杀得对方溃不成军了。

谁曾想占尽优势的袭击仅仅造成对方数千伤亡,其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是被过河时水淹死的。

不过幸运的是,很快越南国君要求投降的诏书便被人传到了前线大将历山的手上,回天乏术的他便打消了拼死一搏的念头,率领手下投降。至此第一次奥越战争结束,越南人割让九龙江平原给奥地利,外加赔款万两白银。

这场战争还有一个战略价值在于获得越南拥有的大量品质极佳的无烟煤的未来开采权。这是一种极其稀缺的战略资源,同时也是整个亚非沿海地区唯一一个可占领的无烟煤生产国。

在蒸汽时代,煤炭就是战舰的血液。优质的无烟煤不但可以为其提供稳定强大的动力,更能便于在海上隐藏目标。

曾经的日本联合舰队为了打赢一场海战,甚至不惜花重金向英国求购无烟煤,劣质的煤炭甚至间接导致了俄国波罗的海舰队的覆灭。

虽说奥地利帝国的煤炭储量不少,但是却是以烟煤和褐煤为主,而人工制作无烟煤在这个时代则显得得不偿失。

同时,无烟煤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其主要用途是在化肥工业(氮肥、合成氨)上。

此外在陶瓷和锻造等行业上,无烟煤同样扮演着重要角色,其更是高炉喷吹的不二选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