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6章 殿试开始!(2 / 2)

加入书签

题目不少,要写的文章不少。

但文章基本都是短文,大概一篇为三四百字。

而殿试的策问,一篇最少要三千字。

不少考生们习惯了写短篇文章,到了殿试这里要写长文会感到不适应。

有些人看完题目后,便眉头紧锁,开始冥思苦想该怎么把文章给写长。

苏誉倒是觉得还好。

区区两千字算什么?

哪个人写论文的时候,不是一万字起步?

更何况这殿试的策论,还没有论文这么难。

注水多点,马屁拍得再响亮一点,真正要写的内容,其实是不多的。

所以尽管还没想好后面怎么写,丝毫不影响苏誉提笔,开始打前面的草稿。

庆元帝这皇帝年轻的时候,还是挺不错的。

但这几年老了之后,便开始有向昏君发展的趋势了。

一个不高兴,就要换一个主要官员。

换官员比睡后宫的妃子还频繁,这朝堂能好到哪里去呢?

但这不关苏誉的事情。

别说殿试上骂皇帝,就算是骂底下的官员,苏誉也不会这么干。

骂是不可能骂的,能写下来的,只能是赞美的话这样子。

而且不止要赞,还要大赞特赞,赞得皇帝和考官们舒心无比,这文章的排名才能高。

至于吹完后,该给出怎么样的解决方案,等前面把字数凑得差不多了再说吧。

......

赵成书坐在上首,看着题目展示出来后,大部分考生们都在搜肠刮肚地想着怎么写时,坐在最中间的苏誉居然已经开始奋笔疾书了。

他眉角一跳,心想这小子想得这么快?

好像想也不想就下笔了,真能写出东西来?

会试主考官,还要兼着主持殿试。

因此这段时间为了避嫌,赵成书是一点也没有联系苏誉和顾长乐。

更没有教授过他任何殿试的技巧。

赵成书也觉得有些对不起苏誉,有些担心他殿试的发挥。

但今日看来,自己真是想多了。

这小子,好像压根不用自己教。

就这下笔的速度就能看出他的胸有成竹。

不过,赵成书又有些好奇。

陛下给出这样的题目,考的不止是时政和朝廷政令,明显还想要考生们再给多点朝廷没有的东西出来。

也不知道苏誉这脑子,会不会真的写出什么不一样的东西来?

https://www./106924/36792724/

www.。m.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