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八十五章 大贤来投(2 / 3)

加入书签

群臣叩拜,行礼告退。

待众人离开,朱怡炅揉了揉鼻尖,稍微舒缓了下压力。

随即带着身边的轮值秘书官,每日例行前往秘书处慰问巡查。

之后再回御书房批阅奏本,处理政务。

如今有了内阁六部,加上秘书处双重分流。

虽然眼下地盘比开始大了数倍,但政务却并未有太过繁杂。

总体还在朱怡炅的工作承受范围内,只是偶尔才加个班。

……

泉州府城门口。

“爷,咱们到泉州了!”来贵小跑着回来禀报。

邬思道手里拄着个拐子,抬头看了眼不远处的泉州城门,良久才叹道:“这明主果真是有几分真王之象啊!”

来贵有些发懵:“啊爷,您这就看出来真王之象了”

邬思道一笑,也没卖关子,直言道:“来贵啊!你刚去前面那么久,难道就没发现吗”

“发现啥”

“老爷我只是个瘸子,却没人仗势相欺,把老爷给挤出队伍。”

来贵一拍光秃秃的脑门:“额……还真是。”

邬思道感叹:“这便是立下了规矩,虽说这里是那明主的临时都城,但能注意到这等微末小事,足见这明主非是什么普通贼逆,这是个有大志向之人啊!”

“可这大志向也不定能成吧这当今天下,可还是大清的……”说到后半句,来贵声音明显减小了,可见这厮也不是个傻乎乎的跟班家奴。

这也很对,真的傻乎乎,邬思道这般聪明之人,也不会要他。

邬思道笑骂:“所以老爷我才说,他有几分真王之象,至于到底有几分,能不能成真龙,那谁又说的准呢”

这一主一仆,说笑着排队就入了泉州府城。

由于新政的全面推行,现在要进府城,已然不像原先那般麻烦。

纵使没有证明是府城户口的路引,同样也可入城。

只不过要交入城费,不交也行,只是进去不能久居,否则查出来就是黑户,官府要罚款的。

而且入了城,你也得遵守规矩,要想在里头住着,要么租屋,要么买屋。

之后,还得找个活计,自己干或者给别人卖力气什么的都行。

朱怡炅原先设想中那种农户人口全部涌入城区,导致城区崩溃的情况,实际上在这个时代,还是很少见的。

除去实在无地无产,或者真有一门手艺傍身的,大部分农户百姓还是更愿意生活在原籍的乡庄。

尤其现在摊丁入亩推下来,这福建百姓,乃至中产地主身上的重担,都被减轻了不少。

邬思道很守规矩的就交了入城费,得了两封与路引相似的文书,上书三个字“暂居证”。

有这个,被官府清查就不会是黑户,只不过超了时间就得继续交钱续,或者直接出城也行。

价钱并不贵,但也不低。

而要获得城区户籍,则需要购置城区房屋,在里头住满三年。

这都是朱怡炅亲自参与讨论时,加入的条例。

入了泉州城。

并没有想象中那种繁华富庶,百姓安乐的夸张景象。

所见只有普普通通,无论摊贩市民,还是商铺酒楼,都在为了生计和赚钱而忙碌奔波。

至于那种所谓明君临朝,就能海晏河清、繁华逐乐的场景,不是没有。

第一需要时间,大明入主泉州不久,区区月余,而且,真正繁华逐乐的,仔细去看,基本只有那些王朝的都城。

那些能繁华逐乐的,不是贵族就是士绅有钱人,普通百姓纵使在帝都,依旧也在拼尽全力的活着。

所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邬思道带着来贵,没有着急去打尖住店,而是稍微问了下路以后,便直奔(新)知府衙门而去。

当然不可能直接去朱监国的行宫找人了,就以他俩这一个瘸子,一个家奴的扮相,到了门前不被轰出去就不错了。

而且,他邬思道不过一介绍兴师爷,要去见人家堂堂监国,起码也得按流程走,走完了再决定人家见不见他。

这是这时代的阶级秩序,纵使邬思道聪明绝顶,也没想过要践踏它。

实际上,从历史中邬思道的表现来看,这家伙自从科举无望以后,便一心有种想要效仿前明黑衣宰相的想法。

甚至不惜怂恿自己的幕主田文镜,令其冒着风险上奏问斩如日中天的隆科多,就为了让雍正发现他的才华。

后来田文镜晓得了,直接就与他掰了。

说实话,田文镜没把当时的邬思道当场掐死,已经算田文镜涵养好了。

毕竟,邬思道的操作,等同于是在乾隆朝的某个地方知府的师爷,背着自家知府老爷,还以人家的名义,去上奏弹劾和珅一样,还是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