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百六十七章:约法三章(2 / 3)

加入书签

是第一阶段,也只有少数庶民能达到。

大多数庶民,都只能被贵族们活活压榨至死。死了之后,有良心的贵族会给一张草席进行安葬,然后再去招揽新的野人充当庶民。没有良心的贵族,连尸体都要利用……

“接下来,便是大同之世的第二个阶段,在这一阶段里,勤劳肯干就能吃饱饭。”

“第一阶段到第二阶段的变化,就是从饿不死到吃饱饭。”

“一天两顿稀饭,人是不会饿死的,但迟早身体也会因此长期饥饿而出现各种问题……”

“在第二阶段,人们不需要在农忙之时才能吃饱,平日里闲着的时候也能吃饱,农忙的时候还能时常吃肉,见到荤腥。”

“这时的百姓,生活水准已经有了显著提高,他们的衣服不止一套,除了基础的活着之外,开始追求整洁、干净、尊重……”

能达到这个阶段的,庶民之中少之又少。得有一技之长,得是手艺人,还得是没破产的手艺人,国人的妻妾、非嫡子们,都可以达到这个标准。

可是国人才有多少?

写到这里,姜华就觉得,这真是任重而道远!

就在姜华继续书写序言的时候,吴起和朋友萧何也来到了某个村子里。

村子不大,看起来只有大约二百户,很多户都是一个人一户,整个村子可能有四五百人的样子。

外边是一个泥土围墙,看了一眼,吴起说道:“这围墙不是村民们用土坯一块一块砌起来的,是有人施展法术,一次性建设了这堵围墙。道法走入生活,看来并不是虚言。”

萧何微微点头:“这些法术,就是期刊上提到的生活类道法。”

“这个称呼是从盐城传出来的,是从那位太守的嘴里传出来的,他总是有这样那样的新鲜想法,令人眼前一亮。”

“这样的一堵围墙,厚约三尺,高约两丈,中间还有垛口,还有射箭的地方,这样的围墙用来对付寻常兽群不在话下。”吴起则是开始从军事的角度分析。

他在思考,需要多少士兵才能攻陷这堵围墙。

“围墙很宽敞,需要的人手也就多,整个村子也就才五百人左右,丁壮不足百人……”

这么少的人手,无论围墙怎么建设都没有太多意义,攻破的法子实在是太多了。不过,这里是东宁岛上,上哪儿找大规模的军队?即使真的有一天敌人真的能降临大规模军队,也不会放着县城不去打,专门来打村落。

想到这里,吴起忽然发现之前的思考没有意义,于是就和萧何一起走进去了。

在村口的时候,就被拦住了:“客人看起来有些面生,是从哪儿来的?可有太守府的身份证明?”

老大爷拦住两人的瞬间,后面就有好几个壮丁,已经开始摸刀了。感受着村民的警惕,萧何从斗篷下面拿出了一枚青色的符箓:“这枚符箓是登记身份时发放的。”

看着青色符箓,老大爷瞬间就知道了这是两位最顶级的客人。

盐城会给那些来到盐城的客人们发放身份证明,这玩意儿本身的功能很简单,那就是定位。

不过,不同颜色的身份证明,代表着不同的实力。

白色代表普通人或国人、方士。

红色代表士人、术士。

黄色代表大夫、道士。

青色代表卿相、羽士。

紫色代表初代君主、先天真人,不过目前还没有发放过紫色的身份证明。

看着萧何和吴起举起来的两枚青色符箓,老大爷脸上顿时就充满了笑容,至于村长则是拿起了一枚通讯符箓开始向上级汇报,虽然村长心里此刻有一万句话想说:你们这些高人,就不能直接找个人陪着当向导吗?一个二个这么喜欢自己瞎溜达?

不过,考虑到彼此的实力差距,这话村长也就是在心里想想,他迅速的向乡长上报了此事,至于乡长怎么做,他管不了了。

两位羽士,一个不开心,整个村子都没了。

于是,在村长的陪同下,吴起和萧何开始参观整个村子。

“这些房屋,都是道人们利用道法建设出来的,全都是三进三出的大院子,每一处宅院都能居住至少三十口人。”

“每一处都有前院后院,村民们会在自家后院种一些菜,会在前院打一口井,对了,这水井大多数也都是道人们施法建设的。特别快,几乎是眨眼之间,水井就打好了。”

“不过,道人们只是打好了水井,这压水井的器械还得我们自己装。这玩意儿乃是钢铁打造,也是上面发放的。”

萧何已经走到了压水井面前,亲自开始压水:“挺方便的,老弱妇孺也能直接使用。”

村长扯着自己的胡子连忙点头:“是啊,是啊。”

“如今很多人觉得院子太过空旷,一个人住或者两个人住不习惯,好多地方更是直接好几户人家住在一处大院落里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