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29章 任命官员 科举稳人心(2 / 5)

加入书签

也不太好。”

“这件事我确实没考虑到。”

苏河陷入沉思,现在交通不发达。

官员去异地为官,特别是偏远地区。

基本都要在当地完成一个任期,没有回家的机会。

苏河经过思考后,吩咐道:“专门拨款建立小学和官府各个衙门。

当地在城内集中建立官舍,用于官员和家属居住。

官舍属于当地官府,按照职位分配。

升职、调职或离职,收回原有的官舍,重新分配他的官舍。”

苏河定下建立新的衙门和官舍。

现在钢筋混凝土建筑,通过预制板建造,房子建造速度很快。

两三层小楼,钢筋混凝土承重墙加上预制板,安全性也能保证。

房屋的成本,只有建造成本,一点都不贵。

“苏统领,那我就安排人手,划拨专用银两。”

苏河看着李志升急忙离开。

他现在极为忙碌,现在正是分田前的重要时刻。

李志升需要配合都督府一起行动,没有大军镇压,想要夺士绅老爷们的田,这简直是妄想。

四川旧官吏通过考核,都安排到各府县当属官。

各府县主官上任,也会选拔当地官员。

官吏一部分被判刑,一部分被吸纳。

苏河搞定官吏群体,针对规模更大的读书人群体,他放出科举的消息,稳定人心。

搞定识字的读书人,才有更多官员下乡主持分田地。

苏河才能在四川建立稳固的统治。

………………………………

金银花看着自己一身知府官服,他脸上露出兴奋的笑容。

他没想到自己被任命为蓉城知府。

这个职位,比其他知府高了半级,但想要做好也非常困难。

他和四川巡抚一个城池,做事都要小心翼翼。

还好四川巡抚是他老上司李志升。

金银花被一群人簇拥着,他很享受这种状态。

没想到他这个药铺伙计,能成长为一城知府。

和他一起成为官吏的几个药铺小伙伴,只有一人成为县长,大部分人到现在还是乡里小官。

金银花来到知府衙门外面的公告栏,把最新发布的公告,贴在公告栏上。

这一共是两份公告,一份是分地公告,一份是科举公告。

崇祯四年,五月二十五日。

蓉城全府开始分地。

崇祯四年,十月十日,

在汉中城举行第一场科举。

公告栏都设立在人群密集处。

官府发布的公告,为了方便蓉城本地识字的人阅读,采用繁体和简体两份公告。

王林江和李官,在李家酒楼喝酒聊天。

“李兄,咱们两家真幸运,都完好无损,挺过这次灾难。”

李官喝了一大口酒,有些郁闷的说道:“我岳父家里算是完了。

我家主要经商,没有受到太大伤害。

我岳父朱洪德只是一个有三万亩地的小士绅,却被黄衣贼抓起来了。

我岳父家主要男丁和少量女人,都被判处五十年左右刑期。

黄衣贼只给我岳父两个选择。

判处劳改,男的下矿洞,女的进纺织厂。

只有小孩和六十岁以上老人,才不会被强制劳动。

判处流放,加入屯垦兵团,流放到建昌那里。

娶一个土著女人,减刑一年。

生一个孩子,减刑一年。

如果当在当地祖庙当祝师,或是学校当老师。

每发展10名祖庙信徒或是教导10名毕业生,减刑一年。

当祝师或是老师,都算加入屯垦兵团,每当一年会减刑一年。

这样算五十年刑期,只剩下二十五年刑期。

再立一些功劳,几年就能恢复自由身。

到时候就不会受到限制,可以返回蓉城。”

王林江听李宫谈论他的岳父家里情况,他也没有办法规劝。

这段时间蓉城,小民没有受到太大影响,高门大户那是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他岳父被判有期徒刑,能活下来就是好事。

他熟悉的一些士绅,有人全家大部分都被吊死,连六七十岁的老者都不放过。

只剩下几个女人和未成年的娃娃。

“李兄,你岳父家在屯垦兵团,也需要大量的钱财。

有钱就能娶土人,取十个土人,多生几个孩子,几年就能回来。

他们家里被罚没财产后,还有钱财剩下吗?

不行我出点,让他们家渡过难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