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58章 登上长城 威慑蒙古(2 / 5)

加入书签

它像燕尾一样张开,士兵对外的射击口,呈现一定的夹角。

士兵不能向前射击,只能向左右两边射击。

这样士兵的身躯,就躲在长城的城墙内。

敌军正面射箭,根本没有办法打到城墙内的士兵。

这种设计,只能在长城上面使用。

长城太长,敌人可以从四面八方进攻。

长城上也遍布着众多的士兵。

进攻长城的敌军。无论从哪一个方向进攻,都能被守军打倒。

寻常的城池就做不到这一点,他们敌人所在的位置,只有城墙那么宽。

斜着射箭,就会形成一定死角,更容易让敌军攻进来。

苏虎立刻叫来传令兵,吩咐道:“立刻通知炮兵团和军属的炮兵,让他们在长城上布置大炮。

各大工程营,去长城外面修建炮楼和堡垒。”

许凯胜站在一旁,听到苏虎的吩咐。

他诧异的问道:“苏侯爷,你们这是要放弃长城吗?”

他一家几代人都在长城抗击外族,秦军真的要放弃长城。

他不敢反对,但一想到这件事,心里就很不是滋味。

苏虎笑着说道:“我们不是放过长城,这是华夏民族的瑰宝。

不仅不能放弃它,还要保护起来。

让我们的后代知道长城的作用。”

苏虎向前一指,道:“前方是什么地方?你知道吗?”

许凯胜表情一愣,随后说道:“前方是蒙古鞑靼的地盘,我们祖祖辈辈,都与鞑靼作战。

这些蒙古人很凶残,经常入寇。”

“这里是河套地区,他还有另一個别名,塞上江南。

它紧邻着黄河岸边,水草丰富,自然环境极好。

这里自古以来,就是华夏的领土。

大明历经洪武和永乐两代,把蒙古打到漠北。

要不是叫门天子朱祁镇把大明精锐搞丢了,大明也不至于丢了塞外大片领土。

大明没办法收回自古以来的领土,我们秦军当仁不让,收回河套地区。

这需要有庞大的骑兵与蒙古人抗衡。

现在我们通过建设碉堡和炮楼这种永固工事,保证我们对这片区域的控制。

蒙古人没有大炮等火器,他们没有办法攻下炮楼这种钢筋混凝土工事。”

徐凯胜听完,他就觉得秦王殿下气魄很足。

他们这些边军,一直都梦想收回河套地区。

但实力不允许,依靠长城才能勉强防守住蒙古鞑靼人。

苏虎住在长城上,他向投降的长城守军将领,了解长城平时防御蒙古骑兵的情况。

亲自考察长城的地形,了解大明长城的火力配置。

他在各个长城防守要点,安排炮兵和相应的步兵。

让工兵重新修建长城的烽火台系统。

并根据现在完善的通信塔,通过各种旗帜和灯笼,传递更精确的信号。

他也接到各个部队的汇报,他们已经完全拿下宁夏地区的长城。

部队已经与吴杰部和李大壮部建立有效的联系,他们共同守卫长城。

“报告军长,有敌情。”

苏虎走出营帐,他看向左方长城上出现黑色的狼烟。

他亲自来到瞭望台,这里有很多单筒望远镜,固定对着某一个方向,没有办法移动。

苏虎看着黑色狼烟方向的望远镜。

他定睛一看,出事的烽火台是一座规模较小的烽火台,它的名字叫做清水台。

望远镜内是一座通信塔,上面用令旗摆出简单的信息。

“蒙,骑三百。左,一千五。”

他们遭受到蒙古骑兵三百人进攻,现在骑兵在他们的左前方,距离长城一千五百米。

苏虎感慨的说道:“我们先辈很早就通过狼烟和瞭望台传递消息。

为了找到哪个烽火台释放狼烟。

瞭望台处都有一个木筒,通过它只能看到相对应的烽火台景象。

这样就不会看错点燃狼烟的烽火台,知道是哪个烽火台出问题。

我们现在的通信体系,只是对这种古老的长城通信体系进行改进。

通过令旗传递消息,又有望远镜观察情况。

技术进步了一些,手段还是这个手段。”

苏虎立刻吩咐道:“传令兵,通知清水台。

不到紧急时刻,不许动用大炮,尽量多抓一些俘虏。”

只有三百名骑兵,也没必要动用大炮,要抓更多的俘虏。

瞭望塔附近树立着通信塔,通过令旗,摆出苏虎的命令。

他们同时点燃白色的狼烟,通知其他瞭望塔,这里有信息传递。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