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49章 是你们先惹我的(1 / 2)

加入书签

1972年12月1号,周五,晴。
下午,南腊镇卫生院,院长办公室里,赵主任正在跟张和平讨论今年8月卖的20万斤黄花蒿,所得那1万4千块钱怎么用的时候,张和平接到一个首都打来的电话。
赵主任在旁边默默听了几句,是一个叫杨奶奶的人,询问张和平想不想去鹰国学鹰语。
结果,张和平拒绝了。
“小张,我觉得你可以去!”赵主任有些复杂地说道:
“咱们镇在农科站技术员小周的指导下,今年11月迎来了大丰收;交了公粮后,还有不少结余。”
“以后,只要按照你规划的,把黄花蒿种出规模,再把茶园、茶厂弄起来,咱们镇就富裕了!”
“没事!我早就学会鹰语了。”张和平随意道:“卖黄花蒿的钱属于集体,怎么使用,最好每家每户派个代表出来,一起开会讨论。”
“像学校老师的工资,学生的书本纸笔,镇民的1块钱医保费,黄花蒿和茶树的扦插、种植成功奖励。”
“还有未来采茶叶的奖励,茶厂工人的工资,你都得考虑进去。”
“钱的事,别搞一言堂,免得别人说你贪钱。”张和平略皱眉头说道:“等你把这笔钱弄顺畅,我的调令可能就到了,你记得给我打掩护!”
张和平在港岛赚钱后,心态有些飘,之前从不带港岛东西回大陆的他,这次带了一堆去了商标的利福平、氨苯砜西药回来。
加上中药辅助治疗麻风病,联合用药半年,大概能治好麻风村90%的病人。
至于剩下的10%,多为重症不可逆患者,没办法。
而那份调令,就跟麻风村有关。
……
傍晚时分,南腊镇招待所后面的平坝上撑起了放映白布,镇上的一千男女老少,以及周边的知青、老乡都聚了过来,等着放映员放电影。
张和平将卫生院里正在接受培训的赤脚医生,全部赶了出去,让他们先去看电影,明天再学习。
话说,张和平去港岛的这4个月,镇上又多了3個独立村,人口增长到了1016人。
别嫌人少,隔壁的公社总人口都才1万6千多人。
至于那32个男女知青赤脚医生,是公社安排过来培训的;理由是南腊镇卫生院的空病床多、医生多,言外之意是,正好给你们安排点事做。
院长办公室的门被敲响,张和平喊了一声“请进”后,副院长白云、妇科医生依树、会计赵红梅走了进来。
白云看着正在奋笔疾书的张和平,略显担忧的说道:“张院长,那些老爷离开的时候,让我们劝你,别动不动就向报社投稿,那样会影响伱的升迁!”
“就是因为有影响,才要投稿报社。”张和平不屑道:“他们以为我会在乎升迁?”
“好了,官场上的事,你们不懂,都去看电影吧!”
会计赵红梅见副院长白云不说话了,这才拿出一个厚厚的黄皮信封放到办公桌上,“院长,照片洗出来了,一共5套。”
“嗯!”张和平头也没抬地应了一声,继续写稿件。
他从港岛回来后,白云和依树跟他反馈了一件事,最近来了许多做流产的女知青,插队的、插场的都有。
不过,插队女知青是谈恋爱搞大肚子的;这种破事只能包容,毕竟正值青春年少,加上山高路远没人管,夜黑风高都无聊。
但那些插场女知青,却不是自愿的!
他们在农场医院、公社医院没法流产,就求到了白云、依树这。
加上张和平早就对白云她们有过交代,给女知青流产不需要看结婚证和其他证明,收钱做就行了。
所以,南腊镇卫生院能做流产的事,就在知青群体中传开了。
来流产的人多了,一些破事就暴露出来了。
原本留给赵红梅用来照黄花蒿丰收的照相机,却被用来拍了那堆被流产的死胎……
张和平原本不急着投稿报社的,他打算下次路过云都的时候,直接将胶卷和稿件交给云都报社,还能省下洗照片的钱。
但是,他被那群不要脸的老爷们恶心到了。
那群家伙从南腊镇卫生院新招的医生那里,得知麻风村的现状后,又观察了一段时间,发现那些去过麻风村的医生都没有被麻风病传染,便动了歪心思。
张和平没在的这几个月,那群老爷找了一个曾经的随从带照相机过来。
接着,他们说动卫生院里新招的那4个知青医生、2个知青护工带路,一起去麻风村摆拍了几张,然后就带着那6个知青跑回去邀功了。
特么的,那帮老爷把治疗麻风病的功劳算到他们头上也就罢了,居然大言不惭的把迁村入镇,以及黄花蒿基地、茶园、茶厂规划也算到他们头上。
末了,那帮老爷还没忘堵张和平的嘴,打电话过来向刚回来的张和平承诺:景城老爷局局长职位,副处级待遇,16级工资。
唯一条件,先接受调令,跟随部队去南边进行医疗援助一段时间。
去尼玛哦!
老镁在那边狂轰乱炸,丢的炸弹跟下雨似的。
张和平虽然是个挂逼,却不是不死之身。
加上他才在港岛赚了2个小目标,会去南边冒险?
一群狗东西,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