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92章 谁才是真正的小丑?(1 / 2)

加入书签

啪!摔杯的声音不绝于耳,夹杂着些许的怒火和咆哮。屋外之人,听到这般动静,瑟瑟发抖,不敢靠近分毫!“还真是小瞧了这个太子爷啊!”“如此张狂,在大周三百年都实属罕见!”董允色厉内荏,拳头紧握,他万万没想到周铮连续的动作,几乎打乱了他们所有的计划!“我早就说过,那些所谓的官员,都是酒囊饭袋,靠不住的。”蔡洪幽幽的睁开双眸,些许寒光闪烁。这几日,十八县二十七城,几乎所有的官员都开始拼命找当地的乡绅地主,甚至有人已经找上了五大家族。显然,面对着周铮,他们着实是害怕了。军令状已签,一旦完不成,他们不仅保不住头上的乌纱帽,甚至会赔上身家性命!所以,这些官员再也坐不住了。“那丁姜也是一个傻逼,龌龊事做了也就做了,居然还写下来。”“死有余辜。”吴程紧皱眉头,脸上不仅没有丝毫对丁姜的惋惜,有的还是不屑。毕竟,要不是丁姜被抓住把柄,周铮就算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采用这般手段震慑百官。“不管怎么样,现在情况确实比较麻烦。”“象郡的官员顶不住周铮的压力,我们接下来或许也会被动不少。”蔡洪一脸郁闷,本以为周铮只是好大喜功,一旦受挫就会放弃。哪知道周铮如此难缠,甚至开始掌握了主动权。“慌什么!”“就算这些官员顶不住压力又如何”“只要我们不动,任由他们折腾就好。”董允双臂舒展,不慌不忙。征秋税,一般都是从百姓寻常家开始,那些老实巴交没有背景的百姓,自然不敢忤逆,但地主不同,他们手握良田,一旦缴税,就是一个天文数字。只要大家一条心不缴纳,朝廷又能如何“难道你们不担心周铮用强!”蔡洪摇摇头,现在他可不认为周铮是一个人畜无害的少年,在他看来,周铮绝对是一个狠角色。能对官员用处这种手段,天知道他为何完成所谓的秋税征税,会不会无所不用其极。“一个不受待见的太子而已,他有兵权么”“真要是逼到了哪一步,反了就是。”一直没有开口的柴宁,浑浊的目光中闪烁出来一丝精光。反了!这两个字一出,其他几人瞬间安静下来。在场的乃是象郡五大家族的掌舵人,是跺一跺脚都能让象郡颤抖三分的大人物。可听到这两个字的时候,仍然有些慌张。象郡不同于大周王朝其他郡县,朝廷对其管控之力要弱上不少。再加上象郡的几大家族曾经联手让朝廷吃过不少大亏,所以朝廷在象郡的声望自然弱很多。但即便如此,也没有人敢真正的说出反了这个字!现在的大周王朝,早已不是百年前的大周王朝。大夏国的外患消失,大元王朝暂时无力对大周王朝造成威胁。再加上这些年朝廷厚积薄发,力量更是今非昔比。真要是反了,象郡必然不是朝廷的对手。当然最重要的是,他们五大家族谁有这个胆子,冒着这般巨大的风险,赌上家族百年的底蕴“诸位,你们真以为朝廷会为了这个太子,大动干戈”瞧得另外四大家族的样子,柴宁脸上悄然浮现出些许轻蔑之意。百年的安稳日子,让四大家族已经失去了曾经的锐意之心。要是连反抗之心都没有,如何能保证家族长盛不衰“柴族长有何建议”四人望着柴宁,显然想知道柴家在这件事情上有什么打算。“很简单,按兵不动,等就行了!”“我们不纳税,那些官员难道真的敢死磕”“至于他们的乌纱帽能不能保住,就不是我们的问题了。”“当然,我们五大家族也算是有情有义,他们若真的丢了乌纱帽,我们也可以护着他们后半生的荣华。”“但要是这些官员不懂事,那也休怪我们翻脸无情。”柴宁的方法很简单,甚至有些粗暴。那就是将这个难题扔给官员们。这些年,象郡的大小官员拿了五大家族不知多少好处,如今也是他们为五大家族做出一些贡献的时候了。生死有命,能走到哪一步,就看他们的造化了!只有他们不将目标对准地主豪绅,其他的东西,五大家族都不管。“要是那些官员来真的呢”蔡洪心中还是有些担忧。“来真的”“他们害怕周铮,难道就不害怕我们么”“周铮有手段震慑他们,难道我们的手段就比周铮的轻吗”冷声一笑,五大家族在近百年和这些官员走的太近了,甚至对这些官员都过于看中了!这使得很多官员忘了,曾经五大家族的手段!“没错,在象郡,还是我们五大家族的天下!”另外几人心头微微火热,随后开口应和。“传令所有的地主乡绅,谁敢纳税,就是和我五大家族过不去!”“我倒想看看,他周铮,还有多少能耐和手段!”......帝都。三皇子府邸。“殿下,象郡的情况比想象中还要严重些。”“周铮铁血手腕,直接就镇压了当地官吏。”“虽说无数弹劾奏章飞一般出现在朝堂上,但同样当下官员对周铮现在是不敢不从!”站在周乔身后的老者,一脸阴沉。象郡局势的变化,有些超乎他们的控制。无论如何,现在的周铮算是整合了象郡官场。若让他在整个象郡都立威成功的话,日后周乔的影响力必然会被大幅度削弱。最重要的是,周铮的声望会水涨船高,达到一个新高度。和绝不是他们愿意看到的。“朝堂内外都在等着看周铮的笑话,可谁想到,周铮居然开始掌控象郡。”“最后,他们才是真正的小丑。”周乔轻轻拨动琴弦,一脸随意。“三殿下,难道不担心”老者想不明白,周乔最恨周铮,为何现在却如此淡定!甚至有一丝希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