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1章 娴妃无言以辩(1 / 2)

加入书签

几年潜邸时光,眼见着一个个鲜活美艳的女子走来与她分享丈夫,进入后宫后又瞧着曾经执手相守的夫君再纳新人,将她抛之脑后。

娴妃只觉得头脑昏沉,她忽而忆起有人说过的话:

“娴妃娘娘,奴才奉命传话,阿箬所告之事皇上细查定能明悉详情,只不过会惊动前朝罢了。关键是皇上愿不愿意为了您不顾皇室脸面。

您以为皇上对您情深不寿,毫不在意您出自乌拉那拉氏。可您有没有想过,皇上娶您恰恰正是因为乌拉那拉氏曾经的荣光呢!为了这至尊之位,皇上真是用心良苦。”

眼前这个掌天下大权的男人还是重华宫中握着她的手温柔说“别怕,我在”的那个人吗?

娴妃不敢想,她入宫这些日子,已习惯独处,习惯被忽视,习惯事事揣摩他的心意,也习惯与其他女人争那一点如风般的恩宠。

“如懿,是你做的吗?”皇上似乎有些犹豫,他额上隐隐可见青筋,像是压制着怒气。

娴妃强忍泪水,长跪不起,“臣妾没有。”

海兰也跪下请求:“娴妃娘娘素来与人和善,嫔妾不相信此事与娴妃有关。”

纯嫔早已被阿箬口中的朱砂一事吓得够呛,一时也没有为娴妃说话。她不擅长言辞,更没有心机,如今又担心周岁宴受到惊吓的三阿哥,脸色愈发难看。

沈滢默默地看着全程,她只知道皇上先前将延禧宫严防死守,没想到阿箬还能跑出来,背后一定有鬼。

这人不可能是娴妃。

慎刑司的人行事干练果断,很快将涉事菌菇搜来,又经太医院查看,发现其中一种菇子未煮熟时与朱砂相克,竟能产生幻觉,令人沉迷不知现状。

而这种菇子原是仪贵人家乡之物,她自有孕便喜食此物,说是有家的味道。御膳房某位太监倦懒没有煮熟,又碰上仪贵人体内也被下了朱砂,这才有了后来的惨剧。

太医刚说完,便见小安子忽然发疯一般的站起身,快步撞向殿中的柱子,顿时血溅当场,倒地不起。事出突然,周围人都吓了一跳,离得最近的沈滢身上被溅满了鲜红,呆愣在原地。

还是慧贵妃起身将她拉开,与此同时,阿箬也猛地站起来,眼见着也要撞柱,被几名太监死死按住。

嘉贵人头一个出声,她虽惊愕但很快回神,“已经死了一个,还要再加一个吗?”

皇后也站起厉声道:“阿箬,此事皇上并未偏袒,你如何这般坚决求死!”

皇上没有看娴妃,只淡淡地说:“将阿箬及涉事宫人一应看管,任何人不得探视。”

此事看似严丝合缝,牢牢钉死娴妃。实则若命慎刑司与内务府严查各宫各苑,未尝不能找到蛛丝马迹。但皇上先前已然下旨玫贵人、仪贵人并未有孕,若此时再大张旗鼓彻查,岂非朝令夕改,毫无威信?

次日,皇上下令以娴妃乌拉那拉氏不睦宫闱,善妒戕害嫔妃为由,褫夺封号,贬为庶人,移居冷宫。

沈滢不知皇上是否私下见过娴妃,但他没有严惩阿箬,而是封她为慎常在,赐居启祥宫偏殿。

这道赐封的旨意,无疑昭告六宫,阿箬从延禧宫逃离乃是皇上授意,娴妃早失君心。

慧贵妃听闻如懿进冷宫的消息后,怅然若失。她们俩互争了好多年,最初她是温柔小意的侍女,而如懿是张扬骄矜的贵族格格;后来她因父亲得力被先帝赐了侧福晋,如懿却是因与皇上相识志趣相投,被迎入府。

“都说皇上待她极好,当时她被先帝三阿哥拒婚,众人嘲讽姻缘不顺。是皇上倾心与她,一心求娶。彼时在潜邸,大伙都羡慕她,只因她是皇上真心自己想要而非因规矩纳的。”

高晞月的脸上淡淡的忧伤,继续长叹:“可我在长春宫瞧着她百口莫辩的场景,竟不由得可怜她。皇上对谁好,对谁不好,都不过是刹那光景罢了。君恩常驻,说来可笑。”

沈滢站在她一侧,看着夕阳西下,透过重重叠叠的宫墙,看向幽深的远处,“娘娘看得明白。”

高晞月摇摇头,她迟疑地说:“皇上对白氏跟黄氏的腹中子如此讳莫如深,怕是有什么不详的缘故。

但黄氏忽然去世,就算皇上再怎么掩盖真相也难免要给出交代,如懿便只能是替罪羊。虽然她替皇上背了黑锅,但这冷宫可不是好呆的。

先帝景仁宫那位曾经做了那么多恶,谁知道冷宫有没有乌拉那拉氏的仇家。”

沈滢叹了口气,她觉得自己能坚持看完如懿传原剧情已属不易,可没想到虽然剧情发展大致相同,可人设却迥然不同。这皇上哪像原剧情中那般渣菜,根本就是喜怒无常智商在线的冷血帝王。

玫贵人跟仪贵人所怀之子乃是异胎不祥,若是传到宫外,怕是会遭来非议。到时恐有存心人以皇上不贤,上天警示为由煽动人心,那皇上这没坐多久的龙椅就要地震了。

本来压下不发便好,怎料仪贵人出了意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