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千五百八十八章宝箱跑了(1 / 2)

加入书签

看着面前拿着酒菜的武安侯,年轻史吏犹豫了下,眼中满是狐疑之色。
“没下药?”
杨乾的嘴角狠狠一抽,挤出一丝笑容,但怎么看怎么别扭。
“哈哈,哪有的事,巴豆那事,肯定是庖厨放错了,跟本候有什么关系。”
“但庖厨错了,本候替他承认,这次绝对没任何东西!”杨乾直接很不要脸的甩锅。
属下是干什么的?当然是拿来背锅的。
史吏立马拿过酒食,朝着杨乾微微点头。
“多谢侯爷!”
“好说好说!”
杨乾立马回到马车里面一屁股坐了下去,刚刚那事,简直惊出了一声冷汗。
刚刚自己是被气糊涂了,自己怎么会不知道史官的的能量。
自己是第一个想杀史官的吗?
不,绝对不是,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自己做了什么不好的事情或者错误的事情,虽然不能看史书,但对史官好点,史官还能遮遮丑。
可一旦杀了史官,那等于告诉天下人,自己做错了事。
至于做错了什么事,天下人不知道没关系,可以猜啊。
至于能猜出点什么,那就只有鬼知道了。
汉武帝牛逼了吧,可大家不光知道他是驱除匈奴的千古一帝,还知道他在位54年,43年都在征战,是个妥妥的战争狂魔。
还知道他晚年弄出了巫蛊之祸,这是帝王生涯中的一大污点,洗都没得洗,但却并不妨碍他成为千古一帝。
说起唐太宗的时候,杨乾不光知道贞观之治,还知道玄武门之变。
这都是史官的功劳。
他们就像一群战地记者,总是会在事发时出现在现场。
后世子孙也称之史官记录下来的东西叫信使,也非常信任史官记录的东西。
没有掩恶溢美,能够取信于当代,流传于后世。
杨乾记得有个小故事,好像是春秋时期的,当时有个二愣子叫崔杼,他杀了自己的大王。
当时跟现在一样,史官都是世袭的,史官秉笔直书,为了天下,也为了扞卫家族的荣誉,为了写下崔杼弑其君这几个字。
当时的齐国太史家族,兄弟四人被杀了三个,杀的崔杼都没了脾气,只好放弃。
与此同时,齐国另一个史官家族,听说崔杼在杀史官,立马举家抱着竹简赶赴现场,如果把太史家杀光了,他家就接着写。
此举等于用全家人的性命扞卫真相,扞卫历史的尊严,从此史官和青史的权威就奠定下来。
虽然后面的史官一代不如一代,当然也是唐朝开的头,但不得不说,修史的家伙,骨头是真的硬。
杨乾不怕修史的骨头硬,也不怕修史的把他描绘成一个刽子手,屠夫。
他担心的是,杀了史官后,日后的正史正不正他不知道,但野史肯定足够野。
指不定杀史官的今天,就会被记录成。
乾欲在戈壁行龙阳之事,史官不从,怒捅之,史官裂崩而亡。
信不信杀了史吏后就会出现这样的传言,传言久了,可能就变成,乾欲在戈壁行牲畜之事,犀牛不从,将史吏撞死。
看看吧,这已经野的没边了好吧,这还是一代人在瞎猜,要是几千年过去,这么多人瞎猜,杨乾估计自己都已经被黑出翔了。
很多现在人都觉得,呀,不就是被记录嘛,有什么好怕的。
可你不知道,有些人猜的就是你最在意的地方。
麻子脸的不喜欢别人叫他麻子脸,有些调皮的网友可能直接称呼他叫披萨,中式点的叫烧饼,你说你火不火吧。
一个小姐姐非常在意自己的皮肤,你直接说她卡粉了,你看她急不急。
很多时候,只是没戳到你的要害处,所以才表现的无所谓。
最关键的是,这群人没有犯错的话,不光不能杀,还不能让别人给杀了。
为什么?
很简单,上辈子有网友提问,史官这么讨厌,为什么不暗杀。
好,这问题问的好。
暗杀是吧。
除了被记录的那个人,谁吃饱了撑着暗杀史官。
不管是杨乾暗杀了史官,还是别人暗杀了史官,这屎盆子,不是杨乾也是杨乾,逃都逃不掉。
想了半响后,杨乾还是很客气的将史吏送走,让他去骑马,明摆着告诉他老子在马车里面开银趴,你小子走远点,记得润笔。
看到武安侯态度这么好,史吏很是傲娇的点点头。
本来有点气的杨乾,想到各诸侯国的大王,他不由摸了摸鼻子。
不怕淋雨,就怕自己淋雨的时候旁边有人撑伞。
有人跟着自己不痛快,自己好像也没那么不痛快了。
诸侯国的各个大王,身边的史官可比自己多多了。
果然,人世间的开心和悲伤,数量是恒定的。
有人悲伤自然有人开心。
杨乾想当那个开心的。
开心过后,也就一天的时间,终于看到停滞不前的七万大军。
杨乾领兵有一点好,几乎看不到辅兵的存在,士兵直接就是辅兵,不是拿人当牛来用。
而是后勤补给都是成体系成规模,可惜战马的粮食还没有得到突破,不然运送就会更加方便。
不管是吃的米条,溴饼,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