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五百六十八章 我们要实现民族复兴(2 / 4)

加入书签

所以,必须要有拦截的能力才行。

如果追根朔源的话,反舰弹道导弹这东西,是秦涛提出来的,所以现在,这笔账要算在秦涛的头上。

“吴老,你们要是这样说,那我可是比窦娥还冤。”秦涛说道:“这个项目是我提出来的,但是,东西是你们航天系统做出来了,你们自己做矛,当然也得自己做盾,然后来个自相矛盾。”

吴老就更是无奈了。

反舰弹道导弹这东西,当然属于航天系统的产品了,现在,秦涛又把责任推给他们了。

“有压力就有动力,咱们下一阶段的努力,就是扩大红旗-9导弹的飞行包线,争取能提升到两百公里的射程。”吴老开口说道:“不管有什么威胁,咱们都得顶住!”

“这还差不多,两百公里的射程也仅仅是万里长征的第二步,你们的导弹射程最终要扩大到四百公里,甚至更远。”秦涛说道:“在这条道路上没有终点。”

这个的确是没有终点的,毕竟对手太强大了。

就拿美国人来说吧,他们对弹道导弹的威胁一直都是相当重视的,为了能进行海基反导,他们特意在标准-2导弹的基础上改进出来了专门用来反导的标准-3,这种导弹的射程指标是非常变态的,最基本的数据就有五百公里的射程,最远甚至据说还达到了两千五百公里这么逆天,可以拦截射程五六千公里的中程弹道导弹。

虽然射程非常逆天,但是这款导弹的体积可不大,长度只有6.55米,弹径也只有0.34米;再对比一下老毛子的S400远程防空系统中的40N6导弹弹长8.4米,弹径也有0.5米,但是射程却只有四百公里。

这是为啥?

最重要的还是飞行路线的不同。

防空导弹一直在大气层内飞行,阻力很大,而标准-3导弹要拦截外太空的飞行器,垂直发射之后,一级火箭脱落前,几乎就已经把导弹给送出稠密的大气层了,后面的几级火箭几乎都在稀薄的外太空点火,这样自然大大地提升了导弹的射程。

当然了,美国老的火箭发动机技术也的确够先进,总之,各种原因综合到一起,才让标准-3导弹有了逆天的本事。

美国老有的,己方也得有,毕竟以后己方在海上也可能会遇到弹道导弹的威胁,射程是越远越好。

反正秦涛又不用搞研发,他只要将需求告诉眼前的人就行了。

再稍稍地给他们一点压力,你们要是不努力的话,空军还是会从老毛子那里采购最先进的防空导弹系统的。

听到秦涛说射程四百公里,甚至更远,在场的人都是一阵阵的苦笑,这秦总是要让咱们放卫星啊!

“各位,你们想想,如果有射程四百公里的防空导弹的话,那咱们只要在自己这边开动雷达,就能盯住海峡对面的飞机,随时都能把他们打下来!你们应该知道这种导弹的威力有多大了,空军肯定是有着迫切需求的,咱们如果办不到,那空军就会通过外购来解决。”

这下轮到所有人睁大眼睛了,没错,咱们怎么没想到,居然还有这种效果?如果射程四百公里,那防空导弹这种防御性质的武器,就能变成不折不扣的进攻的大杀器啊!

“没错,秦总说得对,咱们必须要瞄准未来的战争需要,给军队研制他们最需要的武器!”吴老立刻赞同了秦涛的提议:“射程四百公里怕什么,咱们一定能做到!”

会议开了一整天,到晚上的时候,大家伙坐在餐厅里会餐。

秦涛带着自己的妻子,大大咧咧地和一众老者坐在了一起。

“秦总,您今天可算是给咱们提了大量的要求啊,接下来咱们很多人都该头疼了。”王老笑呵呵地说道:“今天你得多喝几杯。”

“这个没问题,我秦涛在酒桌上还没有怕过谁。”秦涛也是笑着说道:“不过,别看你们现在头疼,等到以后,你们会感谢我的,军队也会感谢我的,我来当恶人,让军队享受成果。”

“也是让你们集团享受成果啊,射程两百公里,甚至是四百公里的导弹研发出来,现有的肯定能卖掉啊,中华神盾战舰也会成为你们集团的主打产品。”

“没错,这样也是为了让我们祖国的军工走向世界,让全世界都知道我们军工的强大,咱们一方面出口创汇,一方面通过这种方式来拉拢更多的友好国家,何乐而不为呢?”

秦涛举起了酒杯:“各位,我们既然生活在这个伟大的时代,那就要肩负起来属于自己的伟大的历史责任感来啊!我们要实现民族复兴!”

“听听,看看人家秦总的觉悟多高,来,大家一起举杯!”吴老举起了酒杯,刚刚秦涛那番话,的确也让他热血沸腾起来了。

肩负起来伟大的历史责任!实现民族复兴!

一杯酒下肚,话就更多了,就在这个时候,许正阳走到了秦涛的身边,在他的耳朵里小声地说了几句话。

秦涛的脸上稍稍地迟疑了一下,然后无奈地放下了酒杯。

“对不起,各位,出了一些事情,我需要走了。”

出了事情?

众人都是知道轻重的,纷纷点头:“秦总,您就去吧。”

“没错,秦总,以后有机会,咱们接着喝酒。”

秦涛拉了拉自己的妻子,说道:“小玲我也带走了。”

如果有秦涛在,赵玲坐在秦涛的身边当然没问题,但是如果秦涛走了,那赵玲的级别还是不够的,和这些老家伙们坐在一起,万一被灌酒了怎么办?

秦涛得保护好自己的妻子。

赵玲缓缓起身,和众人致歉,然后跟着秦涛一起走了。

被外面的冷风一吹,头脑就清醒了,上了车,赵玲就好奇地问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