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三百五十二章 送上门来(2 / 3)

加入书签

哈佛中国史》也是一言难尽,反正英国的《剑桥中国史》就要好不少。

眼前这个学生能说出“中庸”二字,已经挺不容易。

一名学生说:“院士先生能够横跨天文学、物理学、数学、机械学多学科,令人难以置信,我想知道您是如何做到的?”

这个问题让李谕一时之间不知道怎么回答,不过另一名学生倒是接着帮李谕回答了,他说道:“你肯定忘了牛顿先生,他也是通晓天文学、物理学、数学、光学等。而且分别取得了万有引力定律、力学三定律、微积分以及光谱这些极为伟大的成就。所以博学一点没有问题。”

李谕笑道:“的确如此。”

又有一名学生提问道:“院士先生,我来自天文系。我从最近的科学期刊中,看到许多报道,比如在分光双星光谱里,会有无位移的特殊谱线,并且这些谱线按星的距离增加而增强。您在天文学里有如此伟大的成就,不知道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这是个比较专业的问题,李谕说:“很简单,因为恒星之间,也就是银河系里的一些黑暗区域,并不是恒星的死穴,那里也有吸收光的物质,可以称之为星际尘埃,正是它们遮挡了远处的星光。”

学生问道:“这么说,我们是不是永远看不到某些星空?”

李谕说:“的确如此。”

其实银河系本身对望远镜的视线阻拦最严重。

学生颇为沮丧:“这样的话,那我们岂不永远也无法探知宇宙的所有奥秘?”

李谕哈哈一笑:“你的野心倒是不小,不过以后总归会有办法。”

学生问道:“什么办法?”

李谕没法说后来天文学大发展,出现了射电望远镜和太空中的望远镜,只好说:“或许可以寄希望于其他学科的发展,不要仅仅关注天文学本身,比如电磁学、通信学,这就是我刚开始聊到学科之间关系的原因。况且,目前已有的技术,能够发现的东西也足够你研究好多年。”

又回答了一小时问题后,今天的讲座才结束,有些提问还是很有水平的。

艾略特校长非常满意:“院士先生果然才高八……八品脱!”

李谕乐道:“是才高八斗。”

艾略特说:“对对对!才高八斗!哈哈,我已经迫不及待要开通中美文化交流的平台,也好补一下我的成语。另外我还对贵国的神话、历史、民俗、文化、书画艺术颇感兴趣。”

他的说法能代表很多美国学者的态度,他们对中国的这些东西很感兴趣。

李谕当天来不及回纽约,于是留在了哈佛,到了第二天,继续到艾略特的办公室研究开展后续合作的事情。

过了一会儿,助手进来对艾略特校长说:“校长,波士顿理工学院的普利切特院长和克拉夫茨教授到访。”

艾略特说:“怎么,他们难道还是无法接受我的合并建议?”

助手说:“或许是吧,您看……”

艾略特说:“让他们等一会儿,反正他们离着不过两英里,就说我正会见远道而来的重要客人。”

李谕刚才没反应过来“波士顿理工学院”是哪所学校,脑子里猛一转,再听到艾略特说距离哈佛大学只有不到两英里远,这尼玛不就是麻省理工嘛!

怎么现在是这么个就像野鸡大学一样的名字,听着还不如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响亮。

于是李谕说道:“艾略特校长,没关系的,我可以等,对方毕竟也是院长。”

艾略特想了想说:“也好,东方人就是懂得礼节,这是最让我喜欢的地方。”

艾略特让助手把麻省理工的院长普利切特和克拉夫茨教授叫了进来。

两人与艾略特问好后,看到了李谕,讶道:“竟然是大名鼎鼎的李谕院士!”

艾略特说:“昨天他还在我们的礼堂做了演讲。”

艾略特似乎有意无意在他们面前体现着哈佛的强大。

克拉夫茨说:“早知道李谕院士开讲座,我们昨天就应该过来。”

克拉夫茨是上一任的麻省理工学院院长,他本人是一名化学家,研究成果后世仍旧用于化学武器中。克拉夫茨早年毕业于哈佛大学,后来就像所有美国化学家一样,必须前往德国进修,还给本生当过助手。

不过他本人对管理不是很擅长,当了两年MIT的院长就不干了,让给了普利切特。

李谕同他们握了握手:“幸会幸会。”

“院长阁下今后有时间也可以去我们学院做个讲座!”普利切特院长邀请道,不过旋即想到现在自家的学院都快不保,于是转身对艾略特说:“校长先生,我已经看过您的提案,并且我本人也去州议员那里申诉过,虽然我们现在没有土地,也没有捐款,但是合并到贵校劳伦斯学院,我们学院上下都极力反对。”

艾略特说:“算起来已经是我第六次建议了,你们既然拿不到土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