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55章 民国囚徒(2 / 3)

加入书签

么听得懂光谱学,摇摇头说:“我还是研究研究怎么把炮弹打准的弹道学就是了。”

傅作义说:“那你下次抄我笔记时认真一点,这门课绝对能及格。”

李谕突然对他说:“傅同学,你喜欢物理中的力学课程吗?”

傅作义挠挠头:“还没学过。”

李谕道:“你可能会感兴趣,力学是物理的基础。”

“很难吗?”傅作义问。

李谕想了想说:“如果有基础数学知识,同时能理解牛顿的力学定律,就可以慢慢学。往深处学还有流体力学、结构力学,都是很有用的学问。”

傅作义若有所思:“有点意思。”

刘峙却疑惑道:“为什么不问我?”

傅作义笑道:“你的数理课程一向半会不会的,还是不要学了。”

李谕讲完内容走下台后,蒋百里又让他们憧憬了一波保定陆军士官学校,作为平时学习的激励。

他们在这里忙乎了一整个上午才离开,李谕接着开车来到清华园,又讲了一堂物理课。

蒋百里则去听了下午课程中更常见的国学课,还找来了梁启超此前在清华的演讲稿仔细研究了研究,蒋百里对梁启超这位老师还是相当尊敬的。

下午课程结束,两人启程返回北京城,李谕问道:“在清华听课是不是与军校不一样?”

蒋百里说:“当然不一样,这种学校出来的都是大学问家。但我感觉清华的国学没有听说的那么差,学生们也有十分喜欢国学课程的。”

李谕说:“之前我与周校长聊过天,让他更加注重学生的趣味,学生喜欢什么就任其发挥,我想用不了多久,清华也能出几个国学大师。”

蒋百里说:“还有一点出乎意料,原以为洋人办的学校都是教会制,今天我竟然没有在学校中见到一个传教士。”

李谕笑道:“首先这不是教会学校,其次估计洋人自己都看出来在中国没有传教的可能了。”

“难怪我见有些学生反而在参加孔教会。”蒋百里说。

李谕说:“那是学生们的自主行为。”

有总统府鼎力支持,孔教会的活动非常广泛,似乎真把自己当成与基督教一样的宗教了。

不过李谕一点都不担心大学中出现孔教会,因为这种学说骗骗没学问的人还行,对大学生而言,把儒家学说强行掰成宗教的做法实在有些令人生厌,根本没人真想加入孔教会。

——

回到家的第二天,章太炎的徒弟黄侃与钱玄同、鲁迅又一同找到李谕。

“不好了,院士先生,师傅被抓走了!”几人大呼道。

李谕嘴角莫名一抽,然后凝眉问道:“太炎先生被软禁了?”

“是的!”黄侃说,“我们一直劝他不要来京城,可师傅根本不听,还说‘就算是袁贼诓我,那又有何惧,正好借此大骂袁贼!’结果到了京城没几天就被软禁到了钱粮胡同一处宅院。”

二次革命刚开始时,章太炎写下了一篇《讨袁檄》声援。

结果二次革命迅速失败,章太炎也被袁世凯盯上。

章太炎一开始认为他并不是坚定的孙、黄同盟者,所以相信袁世凯并不会因自己的几个宣言而对他怎么样。

只不过袁世凯一个手下,——章太炎极端讨厌的“佞臣”之一陈宦献策,让新婚不久的章太炎进京,可用则用,不可用则困之。

袁世凯接纳了他的建议,然后发现章太炎口无遮拦,立马软禁之。

他自然不敢对章太炎下手,因为章在学术界名气太大。民国时期,一般情况下军阀都不敢惹学术界名宿,怕被各界攻击,何况章太炎还是目前国学界的扛把子。

此前找范旭东时,李谕去过钱粮胡同,这次驾轻就熟。

章太炎被软禁在钱粮胡同19号,就是第一次鸦片战争时签订《南京条约》的耆英曾经的住宅。

——对了,晚清民国时期,这里还是北京“四大凶宅”之一。

袁世凯把章太炎囚禁在此,让他“安心”做学问,每个月给几百大洋,亲友探访也不阻挠,只是不让他出门。

李谕四人来到门口时,看到章太炎正在和监视他的宪兵理论。

可无论他说什么,宪兵就是一句话:“不能出去!”

气得章太炎提起手杖朝着他脑袋就是一棍,宪兵疼得哇哇叫,不敢还手,只能闪到一边。

章太炎哈哈大笑道:“袁贼走狗让我给逐出去啦!”

几人看得不是滋味,黄侃跑过去道:“老师,让您受苦了!”

章太炎大声道:“苦什么苦!我在这自在得要死!”

明显是说给宪兵听。

李谕对宪兵道:“我们要进去看望太炎先生。”

宪兵捂着头说:“快去快去,傍晚之前一定离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