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七十四章 返航(2 / 2)

加入书签

真是贫穷限制了想象!实在无法理解啊。

载振乘坐的,便是客轮上的豪华头等舱。至于专使团的其他人,则是乘坐普通头等舱。

船票自然是可以报销,要不这么一来一回60英镑就真了老命。

客轮依旧是在斯里兰卡、新加坡、香港、上海等地停留,最后停靠在了天津塘沽港。

这次的访问相比之前载沣的出访,肯定是成功的。国外的消息也是早早就通过电报传回了国。

码头赫然列着两队北洋常备军,最前方站着一身新式军装的袁世凯。

出航的时候没有送行,这次返航他作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倒是来了。

当年的大清没啥外交能力,载振这次出去也算不上什么外交上的出访,最多算作游历。不过谁都没想到他们连着登上好几次头条,在大半个欧洲都引起轰动。

主要原因当然还是李谕实在是太给力了。

——谁能想到反而是大清最弱的科学上有了意想不到的名气。额,好像其他也都挺弱……

仅仅往前数几十年,大清士人还瞧不上科学这种“奇淫巧技”,不过现在时代变了,真是不敢了,全国到处都在研究如何设立新学堂学习西学。

袁世凯对此就很积极,甚至在自己的北洋常备军中都设置了不少学堂。

虽然上阵打仗用不了多少知识,但是啥都不懂那不就是傻帽,指挥起来也不方便。

李谕曾经的同学有学土木工程的,高中毕业后出国参与工程建设,那位同学去的就是阿联酋的阿布扎比。很多人可能知道阿联酋的迪拜,但其实阿联酋的首都是阿布扎比。

当时建造阿布扎比的财政大楼和机场附属项目,国内带过去的人肯定都是技术工种,工资都很高。

至于干活的劳务队,肯定不能再用国内的,否则成本就控制不住。所以劳务队基本都是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南亚过来的。一个月工钱,这些人高兴得简直要疯。

曾经那位同学给他抱怨过多次:不少阿三真的是太难教了,手把手教都教不会!而且又懒,加班是不可能加班的,上班不磨洋工已经谢天谢地,总之远没国内的劳务队好用。

无论在什么领域,懂点文化真的都是很有用的。

当年抗战时期咱们也是不遗余力在部队中扫文盲、教文化,都不是白教,战斗力提升极为有用。

袁世凯曾经虽两次名落孙山,没能考上功名,但他一步步从基层爬上来,对于军队建设心中很有谱。今天他身后的两列北洋常备军,就是如今大清最强战力。

本来他的部队是归荣禄管,属前、后、左、右、中五军的右军,也是其中唯一的新军。

两年前袁世凯带着自己的武卫右军移防山东。

然后……然后剩下的四军全被入侵的八国联军击溃了。

袁世凯当时参与东南互保,嘴上答应派3000人北上勤王,不过最后还是按下了命令。

如今他手里的部队就是大清唯一的王牌,地位自然嗖嗖往上涨。

这都是实权的东西,袁世凯属于官场老油条,后来慈禧想让他加入军机处,袁世凯都很不乐意,不对,应该说压根已经看不上军机处。

像是曾国藩、李鸿章也都没有进过军机处,并不妨碍他们的地位。

章节报错(免登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