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72章 新的平衡(2 / 5)

加入书签

”郭子仪打了个哈哈,站起身来,抱拳道:“正是郭子仪,节帅可要见我了?”
他身材高大,六尺有余,惹得张镒不由自主地抬起头。
“阿爷还在处置军务,让我先来接待郭将军。”
其实,张齐丘没说让郭子仪等候,却是张镒有心与之多说一会儿话。
“我在长安亦久闻将军大名,有次在汝阳王葬礼上,旁人问我,朔方有何大将,我便说……”
正说着,郭子仪忽然抬手,止住了张镒的说话。
张镒一愣,目光看去,留意到郭子仪的耳朵很大,正竖着耳朵倾听着什么。
“将军?”
“出事了!”
郭子仪一扫方才的老态龙钟,转身便招过候在门外的扈从,道:“披甲,随我来!”
一行人动作雷厉风行,系了盔甲,已留意到喊杀声是从后院传来的,当即往那边赶去。
过了一道院门,迎面,一队叛兵正在府中杀护卫,挥刀之后转头与郭子仪对视了一眼。
“郭将军?”
因郭子仪往日积攒下来的军功、威势,这队叛兵下意识地有些惊恐,往后退了几步,解释道:“我们许久未得到粮饷了。”
“粮饷不日便到了,我正是来领粮的。”郭子仪喝叱一声,大步上前,竟无视这些叛兵,直奔张齐丘的所在。
那些叛兵犹豫着是否上前拦他,执着刀、掂着脚,跃跃欲试。
郭子仪凛然无惧,从他们身边跑过,眼睛一瞪,骂道:“愣着做甚?还不回去?不怕被治罪吗?!”
随着这句话,他已冲出十余步,而那队叛兵竟真被他唬住,转身逃出了节度使府。
那边,郭子仪率人穿过甬道,终于看到浑身浴血的张齐丘正在拼命奔逃。
“平叛!保护节帅!”
虽只带了十余人,郭子仪却摆出了早有预料,率大军前来平叛的气势。他麾下士卒奋力杀上,终于是救下张齐丘,驱退了追杀张齐丘的叛兵。
“子仪。”张齐丘扑上前,用带血的手拉过郭子仪,道:“他们率部去投奔李献忠了……”
“我去追!”
郭子仪转身要走,张齐丘已拉住他,道:“来不及了,此事有阴谋……朔方节度使的位置,我保不住。往后诸事,只有拜托你了。”
“节帅不必如此悲观,也许还有转机。”
张齐丘摇头不已,没了过去镇守边塞的气概,叹道:“他们准备充分,如何还能容我们有转机?”
~~
六月,杨玉环的生日依旧是长安城最大的事之一。
之后天气渐热,已到了夏天,李隆基不耐烦待在长安,又准备着前往华清宫小住,方便随时沐浴。
冬天泡温泉暖和、夏天沐浴方便,总之是华清宫住得舒服。
薛白作为中书舍人,随在天子左右拟定旨意,自是要跟去的。他一直在留意着能否找到李岫说的,李林甫临死之前调阅的文书,可惜于宫中没有眼线,或许到时可亲自去取一趟。
圣人仪驾已在准备了,离开长安之前,薛白正在尽力熟悉着中书门下省的事务。
要掌权并非易事。旁人都说陈希烈依附李林甫,是毫无实权的盖章宰相,但其实盖章本身也是不小的权力。对于眼下的薛白而言,想要接触到更多的旨意,也得看陈希烈的安排,且还有一大部分旨意,连陈希烈也做不了主。
薛白也没有特殊的办法,无非厚着脸皮,主动去找陈希烈讨差事。
是日清早,陈希烈到了中书门下省,才走到官廨前,只见薛白又守在廊下,一手捧着书在看,另一书握着一个石铃在举。
这情形,倒像是回到了当初在秘书监两人共事之时。
“左相来了。”薛白放下手中的物件,随意地打了招呼,笑道:“今日似比往常早些?”
“薛郎总守在老夫门前,何意啊?”
“我刚入中书门下省,对公务不熟悉,盼着左相能多多分派。”
陈希烈摇头不已,叹道:“你啊,还是那般上进。”
“左相过奖了。”
“进来吧。”
陈希烈像是被薛白磨得没办法了,不再拒绝,领着他进了公廨,让他在外间等着,自己则进了里间,慢吞吞地翻阅着宫中与尚书部递来的公文。
薛白知里间存放的都是宰执才能看的机要文书,也不探头去看,耐心等着,听着偶然响起的卷轴打开的沙沙响,心想陈希烈做事真慢啊。
过了好一会,陈希烈才捧着几个卷轴出来,薛白连忙上前去接过。
“这些是朔方、河西,太原府的公文,这些是尚书省、御史台,以及右相的奏折,这是圣人的中旨。你起草一份旨意,老夫来审阅。”
朔方发生的事情,前几日刚刚传到了长安,薛白也有所耳闻。
这件事其实已经酝酿了很久,如今终于还是发生了,他无力阻止,却没想到朝廷的旨意下来得这么快。
再一看中旨,上面只有一句话——
“张齐丘迁为济阴太守,以河西节度使安思顺权知朔方节度事。”
薛白看着,沉默了一会,问道:“我据此,拟一份旨意吗?”
“自是如此。”陈希烈抚须道。
“好吧。”
薛白拿起砚台与墨块,倒了些水,开始磨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