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28.第 28 章 一更(2 / 4)

加入书签

饭了。

祁氏见婆母吴老太脸子沉下来了,连忙说道,

“娘,不如我让人去买些肉油饼来,咱也好沾沾荤腥。”

“既买了,便多买些,少了不够吃。”

吴老太心里琢磨着,等肉饼买回来,吃不完,这祁氏定然不好意思拿走。

到时候她把剩下的肉油饼给大房的季姐儿娘俩送去,也让她们沾沾油。

吴三郎是男子,饭量大,还没等肉油饼买回来,就先捡着炕上的豆腐,用完了一碗饭。

他见屋里没有饭,便把碗递给赵婆子,让赵婆子去厨房给他添饭。

“郎君,没饭了。”

赵婆子说,

“午食一人一碗饭,柳娘子给定的规矩,说如今米价贵,府里没多少米了,让大伙省着点吃。”

赵婆子之前还能捡吴老太的剩饭吃,现在连剩饭都捡不上了。

大厨房弄的那稀粥,能顶什么用,饿的厉害了,少不了要自己贴补银钱,去外面买点小食吃。

那小食也不贱,赵婆子经常买,也吃不消。

“娘,这个家大嫂是怎么管的,如今府里怎么这般拮据?那米价上涨又能涨到哪里去?”

吴三郎从不过问琐事,所以也不晓得米价上浮了。

他这个大嫂柳氏刚管家的时候,说什么俭朴,让大厨房整日做些和尚吃的伙食。

他们好歹是官宦人家,吃的还比不上外面的小民。

想来那米价能有多贵,定是他这个大嫂又借故作些小家气的行事。

“如今一吊钱,只能买来两斗米。

你二叔迟迟不捎钱来,府里已经没有银钱了,就这些吃食,还是我拿的自己的体己钱。”

吴老太也是好食饭吃惯了的,如今连碗粳米都吃不上了。

就连这糙米,也不能用第二碗。

“前些日子,我就催你二哥往泉州写信,也不知他写了没有。”

“府里竟到了这般田地……二叔不捎钱来,也不好去信要,那是人家的银钱。

何不让大嫂去找二嫂借些银钱来使,等二叔的银钱捎来,再还与她便是。”

大儿媳和那冯氏之间有龌龊的,怎好让她去找她借银钱。

再说了,即使去借,那冯氏就肯借?

吴老太觉得小儿子出的是馊主意。

要是早知有这天,当时就不和那冯氏扯破脸,闹的这样僵了。

“娘,听说二房囤了许多的粮,像是早知米价会上浮一般。”

祁氏心里埋怨冯氏这个妯娌,买粮不和人说一声。

要是当时和她透点口风,她也好去买两石粮囤着吃。

“你打哪听来的,我怎麽不知有这事?”

吴老太饭也不吃了,脸色渐渐难看了起来。

好她个冯氏,她只知二房不缺米嚼用,以为是她手里银钱足。

谁能想到她早早就囤了米?

“三郎,你去那二房,把二郎给我找来,我倒要问问他,是个什麽意思。

背地里偷偷囤粮,连个屁都不放。”

那黑了心肠的贱蹄子,自己躲在二房里吃香的喝辣的,就在那瞅着自个的婆母,小叔子吃不上饭。

这冯氏不贤就算了,心思竟然还这般。

二房,

吴相公要多亏了大娘子冯氏提前囤了粮,昨个吃酒,张通判在席上说如今米价太贵,就要吃不起了。

他家娘子郑氏,一向持家有道,嫁妆不薄,再加上,那张通判也有些家私。

要是连他家都要吃起米了,那叫那些小官小吏的如何吃的起。

“娘子,幸好咱囤了米,要不然这要往外丢多少银钱。”

冯氏刚用了两块酱兔肉,正在脸盆架上的铜盆里净手,卢婆子手里端着一个梅红匣儿。

里面盛的是果干蜜饯,冯氏擦干净手后,从匣子里捏了一块杏干,用来压味。

她屋里的两盆炭,烧的很旺,冯氏在屋里只穿了双银绿撒花缎子鞋。

那缎子没有夹棉,薄薄的一层,本是那不冷的天穿的。

“我都没有想到,米价会涨到今日这种地步。”

冯氏也感到庆幸,庆幸提前囤了。

“妈妈,我记得刁娘子家是有两个女孩?”

“娘子记得不差,她家大女叫桂姐儿,小女叫二姐儿,如今才八岁。

二姐儿在咱二房的厨房做帮工,平时跟在陪房胡娘子身边也学做些菜。”

卢婆子见冯氏不用蜜饯了,把食匣儿放在炕桌上,随后在炕沿坐下说道。

“她那小女二姐儿瞧着和那梁家的不像,很是老实本分。”

刁妈妈人啥样,瞒不过冯氏,听奶妈说她小女儿和她不像,便上了心。

“你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