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83章 按照历史提拔官员!(1 / 2)

加入书签

不过如此一来也是好事,大臣们纷纷松了口气。

户部尚书倪元璐也是站了出来,拱手说道。

“陛下,如今朝廷官员奇缺,臣建议从金陵调派官员进行补缺,另外一些政绩不错的地方官员,也可以酌情提拔入朝为官。”

“倪部堂所言极是,眼下六部以及大理寺,都察院等缺少官员都很严重,眼下的当务之急,还是应当迅速补齐。”

左都御史李邦华也站了出来,有了他们俩相继发声,其他官员也不拘束,纷纷站出来发表着自己意见,也有举荐官员的,但是关于六部尚书人选,以及内阁人选,他们是一个都没有提及。

崇祯一边听着一边不停的点头,期间不忘记瞥了瞥朱仲杰,结果一看他都快睡着了,赶紧叫了一声。

“仲杰,你可有什么意见?”

朱仲杰都快睡着了,突然被崇祯这么一叫,顿时惊醒,呆呆的看了看崇祯,赶紧擦了擦眼睛。

周边的大臣们被朱仲杰这不尊礼数的样子气的不行,不过却没一人敢上前指责。

多亏吴三桂,黄得功两人提醒,朱仲杰这才明白,赶紧说道。

“诸位大人们说的有理,这件事不能再拖了。”

说完,朱仲杰又闭上了嘴,显然是一句话都不想多说,崇祯无奈的摇了摇头。

“眼下京师初定,然内阁混乱,国事停顿,众卿提议,朕已经决定重组内阁, 大伴,宣旨吧。”

王承恩应了一声,便捧着圣旨高声宣读了出来。

内阁的人选跟朱仲杰推荐的一模一样,倪元璐,李邦华,吴甡,蒋德璟,方岳贡都进入了内阁之中,不过同时内阁还多了一人,那就是史可法。

这也是朱仲杰所推荐的,不过内阁首辅之职,朱仲杰推荐了由吴甡担任,而不是史可法,因为史可法后世虽然有名,可从后世很多书籍中不难看出,这位史可法史部堂虽然忠君爱国,可是这军事才能确实不咋行,而内阁之位,绝对离不开军事,而吴甡也是比较合适的人选。

并且这些内阁成员中,大多数都没有党派站位,这一点极为重要,要知道大明有今日,跟东林党绝对逃脱不了关系。

而之后,王承恩继续宣旨,六部尚书的人选,也全部选出。

其中范景文,倪元璐,李邦华仍旧担任工部尚书,户部尚书,左都御史一职。

而兵部尚书由吴甡接任,王家彦升任兵部左侍郎,刑部尚书由孟兆祥接任,而蒋德璟则接任礼部尚书,方岳贡任吏部尚书,而史可法,暂时领着兵部尚书衔,参赞军务。

其中各阁臣皆挂大学士衔,这是必然的。

六部主官已定,接下来便是六部其余官员的任命了,不过这跟崇祯就没多大的关系了,一上任,崇祯便把这份重担扔给了新任吏部尚书方岳贡了。

吏部选拔提名,上报内阁审核最后崇祯只管批个红就行了。

此时商议完毕,接下来便是崇祯宣旨,废除一切苛捐杂税,重新修改税法的旨意了,如此旨意一出,朝中大臣们是有惊有喜的。

其中面带喜色的便是新任六部尚书众阁臣们,因为如此一来便会从根上解决百姓起义的问题。

大明的许多官员家族之下拥有大量的土地,根据现有的税法,他们这些人是都不用交税的,虽然不喜,但是如今能站在朝堂上的大臣们,大多都是忠君爱民之辈,虽然不喜,也没有任何一人站出来反对。

这次朝会进展的极其顺利,不多时朝会结束,崇祯将朱仲杰单独给留了下来。

乾清宫,崇祯听着朱仲杰激奋的说着江阴八十一的历史,一会热泪盈眶,一会捶胸顿足。

“仲杰,忠臣啊,这些都是忠臣啊!”

“⼋⼗⽇带发效忠,表太祖⼗七朝⼈物。

⼗万⼈同⼼弑敌,留⼤明三百⾥江⼭。”

“妙哉,壮哉!”

“仲杰,这阎应元、陈明遇、冯厚敦,三人现如今应当还在江阴吧?大伴,传朕旨意,宣三位英雄入京面圣,朕要亲自见见这三位大明的英雄!”

看着崇祯欣喜若狂的样子,朱仲杰瘪了瘪嘴,其实他并没有将全部的 事实说出来,江阴并不是一开始就反对满清的,而是因为鞑子的剃头令, 让百姓们心生反感,开始反抗的。

他摇了摇头,赶紧劝解道。

“陛下,他们现在不过是不入流的小吏,你将他们召来说些什么呢,夸奖他们一年后抗击满清鞑子,还是告诉他们大明已经亡了呢?”

“这.....这.......仲杰说的是....是朕思虑不周....”

崇祯一听,立马露出尴尬之色,王承恩也是刚刚走进殿内,不知道陛下说的这三人到底干了些什么,怎么就成了大明的英雄了,好像也没听过这三号人物啊。

不过王承恩察言观色的能力还是不错的,见崇祯没有说话,又缓缓的退了出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