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58章 手中有枪,心里不慌(1 / 2)

加入书签

朱仲杰是相信,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的!

天下的士子,心存报国之心的人有不少,这些人那些世家大族也是很难掌控的!

就算他们想掌控,也要先问问朝廷答不答应。

另外,这么高的俸禄,那些寒门士子们怎么可能放过这个好机会,既能当官,也能脱贫,何乐而不为呢?

不过,这也不是朱仲杰脑袋一热,直接说出来的,这个想法在朱仲杰回京师的时候便想过不知道多少次了。

朱仲杰甚至还和张煌言进行过不止一次的商谈,最后才确定了心中的想法。

不过这个想法是好,可要实施的话,对于大明的财政压力可不是一星半点的,所以朱仲杰本来是打算,开海通商以后,等税收逐步稳定以后,再来实施此事,可现在有人却在逼迫他,他可不想被人给左右了。

岁俸翻四倍,正一品的话那就是四千一百七十六石,最低等从九品的话,那就是240石!

照这样下去,就算是从九品的官员,俸禄都足以让一家老小不再饿肚子了。

并且,朱仲杰可不打算发放粮食,那太麻烦了,他仍然打算直接发放现银。

按照太平时节的米价,每石粮食的价格南北方是有很大差异的,其中北边的粮食价格大约是一两银子到二两银子一石,南方则是五钱银子到一两银子一石。

而官员们的俸禄中的粮食,也不全是白米,还有其他很多的折色。

所以朱仲杰打算取南方最高,北方最低的这个价格即每石粮一两银子来确定每石的银子数

那就是正一品官员每年俸禄四千一百七十六两,从九品官员那就是二百四十两。

另外,以往官员们身兼多职,比如什么兼任兵部尚书,左都御史,太师,太傅等等官职的,以往都是有多份工资所领。

不过从此以后,他们也只能领一份工资,那便是最高的那份,不再多发。

并且,之前对于官员们的种种优惠,也全部取消,其中最主要的便是免除商税这一项了,要知道就光光是这一项,朝廷少收的税银就不知道有多少。

朱仲杰这样一来,算是对那些世家大族们宣战了,算的上是掀翻了人家的饭碗了。

听完朱仲杰的话,崇祯的脸色就一直没有好过,身上忽冷忽热的,感觉自己像是生病了一样。

同世家大族宣战,这是何其的勇气?

要知道,历史上,敢于同世家大族宣战的,哪一个不是千古一帝?

在大明千疮百孔的现在如此做,会不会是击沉大明这艘破船的最后一击?

崇祯有些不敢想,他很想拒绝朱仲杰这条建议,可看着朱仲杰坚定的眼神,崇祯有些说不出话来。

他的内心里,其实是很支持朱仲杰的,可是,现实中的情况,却让他不得不清醒一些。

“仲杰,这样做的话,你可有想过后果?

可能你刚走出宫去,那些大族们就会把你当成不死不休的敌人!

另外,那么多的银子,现在的朝廷根本拿不出来。”

崇祯摇了摇头,说着最真诚的话,不过他心里已经做好了最坏的准备,因为他觉得,无论朱仲杰最后的决定是什么,他都打算支持。

毕竟,有什么结果能比大明国破家亡还要严重?

国破他都经历过,确实也不该再害怕什么!

“放心吧陛下,该想的都想好了,不过恩科的事,可以先放出去,至于 这涨俸禄的事,我建议等封国的事完了,再行实施。”

听朱仲杰这么说,崇祯也是松了一口气,这件事要是先公布,恐怕封国的事就首先保不住了。

不过等封国的事一了,有了足够的银子后,再来做这些事,崇祯的心里也会更有底一些。

光是一看崇祯的脸色,朱仲杰便知道崇祯是在担心什么。

“陛下只管放心好了,咱大明如今可是兵强马壮,京畿的十五万新兵那可不是吃醋的。

不过新兵们还需磨练,我可以保证,最多一年的时间,李自成此贼必定剿灭,大明境内,重归太平!”

朱仲杰的话很简单,提醒崇祯不需要担心,整个京畿之地,可是有着十五万的新兵不说,还有两万多的京营兵。

加上山海关,宣府,大同,山东的金声桓,保定的张福臻,徐州的高杰,王俊,淮扬的路振飞,南京京营的吕大器,九江的袁继咸,安庆的堵胤锡以及四川陈士奇,大明的兵力还有二十多万!

而且这些兵力,全在崇祯与朱仲杰的掌控之中,这就已经足够了!

果然,听到朱仲杰的话,崇祯担忧的心里安定了下来,只要兵力牢牢的抓在手中,这些人就算不服,又能做什么!

“好,仲杰,你只管去做,朕都支持你!”

“大伴,赶紧拟旨,昭告天下,三月之后,再开恩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