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63章 新军开始整编(1 / 2)

加入书签

工匠招收完毕,接下来的事便是搭建兵工厂了,有了这些工匠们的帮忙,兵工厂的搭建速度,肯定也会快上一大截。

不过这些事,显然已经不用朱仲杰太过担心了。

距离封国还有一些时间,在这个时间内,朱仲杰必须要将新兵进行整编。

而整编后的规制也同之前张煌言的建议没多少区别。

其中每十名兵士为小旗,设一名小旗长,一名兵士长,总计十二人。

每四个小旗为一总旗,设一名总旗长,总计四十九人。

每四个总旗为一百户所,设百户一名,户镇抚一人,共计一百九十八人。

每四个百户所为一千户所,设一名千总,一名副千总,所镇抚一人,共计七百九十五人。

每四个千户所为一卫,设一名指挥使,一名指挥同知,一名卫参军,指挥佥事两人,卫镇抚一人,共计三千一百八十六人。

每四卫为一总镇,设一名总镇总兵官,两名副将,一名总参军,两名副参军,一名总镇抚,一名副职,共计一万二千七百五十二人。

其中各级镇抚只对上级镇抚负责指挥,总镇镇抚则直接归大都督府管辖指挥,形同监军之类。

当然,这都是正兵的规制,其中还会有一些辅兵,工兵,后勤之类的,朱仲杰暂时不打算编立成军,待军制成熟以后,再行增减。

另外,小旗为正九品,总旗为正八品,百户为正七品,千总为正五品,指挥使为正三品,总镇总兵则为正二品。

原本朱仲杰是打算直接设定军衔制的,让文武官员的品级分开,自成一系。

不过这个军衔倒是好想,可是眼下并不适用,毕竟大家更喜欢的是正几品。

这些不过都是一些称谓而已,所以朱仲杰也不打算立马进行更改。

按照朱仲杰的最新编制,十五万的新军加上两万的京营兵和两万五千人左右的关宁步骑兵,大约二十万人,大约可以编练十五个总镇。

其中剩下的大约八千人,朱仲杰打算分给崇祯,充任皇帝亲卫。

毕竟崇祯如今的上直二十六卫形同虚设,确实面子上有些挂不住。

再说了,这近二十万人基本上都在朱仲杰的掌控之中,加上宣府,大同,山东,河南等地的兵力大多也在朱仲杰的控制下。

这种情况已经引起了朝中大臣们重视,崇祯每日处理的奏折里,就有很多劝解崇祯削减朱仲杰兵权的折子。

包括内阁中的诸位大人,对于这件事其实也是十分在意的,虽然没有明面上上奏弹劾,可平日里相见时朱仲杰从他们的眼神中都看得出来。

那眼神中不断隐藏的害怕,担忧和兴奋来。

不过如今的崇祯早已经不是曾经的的崇祯,对这些奏折压根就没正眼看过一次,角落里留中的折子都已经快小山一般高了。

朱仲杰对此也是毫不在意,大明已成危卵,以常规的方法根本没办法挽救。

只有走这种不同于寻常的路,才有希望力挽狂澜,只要能中兴大明,朱仲杰不害怕流言蜚语。

同时,朱仲杰也有些庆幸,若是没有系统的帮助,就算朱仲杰有再大的本事,恐怕也不能左右崇祯的想法,若是没有皇帝的支持,朱仲杰也是断然不可能成功的。

别说崇祯,就算是换成历史上所有的皇帝,都不可能真正的将天下所有的兵权交给一个人。

但凡那人有一点不臣之心,这天下的主人就可以改名了。

好在,朱仲杰也姓朱。

三日后的清晨,朱仲杰早早的便穿戴好了华丽的莽服,带着赵立等人来到了城外军营之中。

陪同他来的还有内阁首辅,兵部尚书吴甡以及内阁次辅,参赞军务的史可法两人。

整整十五万人,分成了四个方阵,密密麻麻的围站在中心高台的四周。

京营兵以及关宁军等,由于要负责京畿的防务,所以不能够前来参加。

朱仲杰站在高台上,看着黑压压的十五人大军,心中相当的震撼,整整十五万人,整整齐齐的站立着,没有一丝的杂音发出,说明这是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

吴甡,史可法两人的心中也是震动不已,虽然这一次不是他俩第一次见到新军,可是每一次巡视新军营,都会让两人感叹自己老了。

两人也不由得将目光投向了朱仲杰,他俩很好奇,朱仲杰到底有什么魔力,居然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将这些新兵训练的如此精锐。

毕竟在他们的认知里,训练出一支沙场精锐,少说也得数年的时间。

不过朱仲杰现在可能空给他们解释许多,辰时末刻刚过,四边的战鼓便纷纷敲动了起来,紧随其后的便是三十六声礼炮的巨响,颇有些震天动地的感觉。

礼仪结束,朱仲杰拿起手中的话筒,便大胜的喊起了军令。

“立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